茍安(三國演義的人物)
摘要:茍安是《三國演義》中的虛構(gòu)人物。是李嚴手下都尉,被派遣解送糧草到祁山大寨。因為好酒,解送糧草延誤十天,諸葛亮十分憤怒,欲斬之。在楊儀求情下,才改為杖責八十,茍安懷恨在心,投魏國司馬懿。后司馬懿派他去成都散布謠言,劉禪聽信謠言,下詔召回了諸葛亮,導致蜀漢第四次北伐失敗。角色經(jīng)歷解送糧草永安城李嚴遣都尉茍安解送糧米,至軍中交割。茍安好酒,于路怠慢,違限十日。受杖八十孔明大怒曰:"吾軍中專以糧為大事,誤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茍安是《三國演義》中的虛構(gòu)人物。是李嚴手下都尉,被派遣解送糧草到祁山大寨。因為好酒,解送糧草延誤十天,諸葛亮十分憤怒,欲斬之。在楊儀求情下,才改為杖責八十,茍安懷恨在心,投魏國司馬懿。后司馬懿派他去成都散布謠言,劉禪聽信謠言,下詔召回了諸葛亮,導致蜀漢第四次北伐失敗。角色經(jīng)歷解送糧草永安城李嚴遣都尉茍安解送糧米,至軍中交割。茍安好酒,于路怠慢,違限十日。受杖八十孔明大怒曰:"吾軍中專以糧為大事,誤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楊洪(?~228年),字季休,犍為武陽(治今四川省彭山縣)人 ,三國時期蜀漢官員。劉璋時,楊洪歷任諸郡吏。劉備定蜀,任楊洪為功曹。諸葛亮向楊洪征詢意見,他認為漢中為益州咽喉,無漢中則無蜀,甚合亮意,擢為蜀郡太守,又轉(zhuǎn)益州治中從事。劉備征吳失利,漢嘉太守黃元舉兵反,迫成都。時諸葛亮赴白帝城探望劉備,楊洪即啟太子,遣其親兵討黃元,生俘黃元。建興元年(223年),賜爵關內(nèi)侯,復為蜀郡太守、忠節(jié)將軍,后為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孫仲,黃巾軍將領,于《三國演義》第2回登場。和韓忠、趙弘一同占據(jù)宛城,他們被朱俊和劉備擊敗。孫仲試圖逃跑時被劉備張弓一箭射于馬下。人物介紹孫仲小說《三國演義》中的虛構(gòu)人物,不見于正史記載。于小說第二回以黃巾賊將的身份登場。光和七年(西元184年),黃巾軍起義,朝廷派皇甫嵩和朱儁分別率兵平滅了張梁與張寶。而后孫仲和韓忠、趙弘共同攻占宛城,聚眾數(shù)萬,欲為張角報仇。 朝廷命朱儁以得勝之師討伐,與朱儁、劉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王含,籍貫不詳,生卒不詳。蜀漢后期人物。鐘會進攻蜀漢中時,任蜀監(jiān)軍,被魏將李輔圍困于樂城。演義內(nèi)容蜀將,被姜維命令和蔣斌共同統(tǒng)左軍,二將謹慎,因立寨未定,恐魏兵來劫寨,不敢解甲而寢。后鄧艾遣副將鄭倫,引五百掘子軍,于當夜二更,徑從地道直至左營,于帳后地下?lián)沓?。是夜中軍大亂,二將急綽兵器上的馬時,寨外鄧忠引兵殺到。內(nèi)外夾攻,王、蔣二將奮死抵敵不住,棄寨而走。次日,王含、蔣斌收聚敗兵,伏于大寨前請罪。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徐晃(?~227年),字公明,河東郡楊縣(今山西省洪洞縣)人,三國時期曹魏名將。徐晃早年跟隨楊奉征戰(zhàn),并說服楊奉護送漢獻帝東歸洛陽,受封都亭侯。后來,歸順曹操,參與徐州之戰(zhàn)、官渡之戰(zhàn)、攻打冀州、白狼山之戰(zhàn)、南郡之戰(zhàn)、渭南之戰(zhàn) 、涼州之戰(zhàn)、漢中之戰(zhàn)等重大戰(zhàn)役,屢立功勛。在樊城之戰(zhàn)中,徐晃率軍擊退關羽,又緊隨關羽展開追殺,并趁機連破關羽十重圍塹,徹底解除了樊城之圍。因為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贊“有周亞夫之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張郃(?-231年),字儁乂,河間鄚人。東漢末年,應募參加鎮(zhèn)壓黃巾起義,后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。191年,袁紹取冀州,張郃率兵投歸,任校尉。因破公孫瓚有功,遷為寧國中郎將。后在官渡之戰(zhàn)中投降曹操。此后,隨曹操攻烏桓、破馬超、降張魯,屢建戰(zhàn)功。繼與都護將軍夏侯淵留守漢中。215年,率軍進攻巴西宕渠,被蜀將張飛擊敗。后任蕩寇將軍。219年,從夏侯淵迎戰(zhàn)劉備軍于定軍山,當夏侯淵戰(zhàn)死,全軍危急之際,張郃代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于禁(?-221年),字文則,是泰山郡鉅平縣(今山東泰安寧陽縣磁窯鎮(zhèn)西太平村 )人。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。先屬鮑信(曹操的恩人),后屬曹操。南征北戰(zhàn),立下了赫赫戰(zhàn)功。敢于攻擊不守軍紀的青州兵,為了維護軍法不惜殺掉自己的故友,受到曹操稱贊"勝過古代名將"。關羽圍攻襄樊時,親率七軍前往救援。全軍覆沒,被收押在南郡。黃初二年(221年)輾轉(zhuǎn)返還魏國,最終官拜安遠將軍。被曹丕羞辱,慚恚而死,謚號為厲。于禁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樂進,字文謙,陽平郡衛(wèi)侯國(今河南清豐)人。東漢末年名將。樂進容貌短小 ,以其膽烈而成為曹操帳下吏,南征北討。攻獲嘉,斬俘數(shù)千。在官渡之戰(zhàn)時,斬袁紹部將淳于瓊。又從擊袁譚、袁尚于黎陽,斬其大將嚴敬。又大破黃巾、雍奴、管承。從平荊州,留屯襄陽。劉備入蜀后,樂進擊退關羽、蘇非,降伏南郡蠻夷,又大破劉備的臨沮長、旌陽長。后來,跟從曹操征討孫權,獲假節(jié)。曹操自合肥還,留下樂進與張遼、李典屯于合肥 。建安二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張遼(169年-222年),字文遠,雁門馬邑(今山西朔州)人。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。曾從屬丁原、董卓、呂布。下邳之戰(zhàn)后,歸順曹操。此后隨曹操征討,戰(zhàn)功累累。與關羽同解白馬圍,降昌豨于東海,攻袁尚于鄴城,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,又討平遼東柳毅、淮南梅成、陳蘭等。 濡須之戰(zhàn)后,曹操任命張遼、李典、樂進等守合肥。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,在建安二十年(215年)的合肥之戰(zhàn),張遼率800將士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"五子良將"是產(chǎn)生于20世紀后半葉的一個民間俗稱。"五子"的含義是五個人,"良將"的含義是善于作戰(zhàn)的將領。"五子良將"通常是指代曹操麾下的五位戰(zhàn)功卓著的將領,分別是前將軍張遼、右將軍樂進、安遠將軍于禁、車騎將軍張郃、右將軍徐晃。人物介紹張遼(169-222年)字文遠,本姓聶。雁門馬邑人。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同時也是杰出的軍事家。曾從屬丁原、董卓、呂布。下邳之戰(zhàn)后,歸順曹操。曾擔任先鋒,于白狼山斬殺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葉雄(?-191),中國東漢末年董卓部下的武將,為董卓帳下都督。公元191年,關東軍閥聯(lián)合討伐董卓,時任長沙太守的孫堅大破董卓軍葉雄在此戰(zhàn)中被孫堅一軍所殺。人物生平葉雄是董卓帳下都督。初平二年(191),孫堅參與討伐董卓之役,在陽人大破董卓軍,華雄也在此戰(zhàn)中被孫堅一軍斬首。史籍記載《三國志卷四十六·吳書一·孫破虜討逆?zhèn)鞯谝弧?卓遣步騎數(shù)萬人逆堅,輕騎數(shù)十先到。堅方行酒談笑,敕部曲整頓行陳,無得妄動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王昌,東漢末李傕部下。人物簡介昌知酈忠直,縱令去,還答傕,言追之不及。天子使左中郎將李固持節(jié)拜傕為大司馬,在三公之右。傕自以為得鬼神之力,乃厚賜諸巫。--《三國志·董卓傳》 [閱讀全文]
摘要:三國時期吳將。為了增援在魏國發(fā)動叛亂的諸葛誕,率領援軍出征。雖然魏將王基勸說他投降,但他還是為國盡忠,戰(zhàn)死沙場。人物生平吳國將軍。甘露二年(公元258年)率軍援助反魏的諸葛誕時戰(zhàn)死。歷史評價羅貫中:"司馬當年圍壽春,降兵無數(shù)拜車塵。東吳雖有英雄士,誰及于詮肯殺身!"文學形象王基引兵殺到西門,正遇吳將于詮。基大喝曰:"何不早降!"詮大怒曰:"受命而出,為人救難,既不能救,又降他人,義所不為也!乃擲盔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李式?jīng)鲋荼钡乜と?現(xiàn)在甘肅省東南部),漢末大司馬、司隸校尉李傕jué之子,甚得李傕及李傕妻子的喜愛。人物生平李式,[三國]涼州北地郡人(現(xiàn)在甘肅省東南部),漢末大司馬、司隸校尉李傕jué之子,甚得李傕及李傕妻子的喜愛。李傕是東漢末年軍閥;后被曹操擊敗,李傕被曹操夷三族。歷史記載東晉袁宏《后漢紀·后漢孝獻皇帝紀》:"汜、傕許和,質(zhì)其愛子?!嘀邮??!?。傕妻愛式,和計未定。…。不以男,各女為質(zhì)。"... [閱讀全文]
摘要:潘鳳本是羅貫中的小說《三國演義》中的人物。而如今的潘鳳則因為種種原因,以“無雙上將”的身份成為新文學形象,而在網(wǎng)絡上廣泛流傳。“上將潘鳳”也成為三國人物中備受矚目的人物形象之一。人物簡介潘鳳,小說《三國演義》中的人物。擅使大斧。登場于小說第五回。冀州牧韓馥部下的上將。當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時,他奉韓馥之命前往汜水關前挑戰(zhàn)董卓部下大將華雄,不敵被斬。原文:忽探子來報:“華雄引鐵騎下關,用長竿挑著孫太... [閱讀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