貝氏島羚
摘要:貝氏島羚(學名:Neotragus batesi):是偶蹄目、牛科、島羚屬動物。是一種體型很小的羚羊,體重2-3千克,體長50-57.5毫米,尾長45-50厘米。雌性通常比雄性大。只有雄性有非常短的角,通常長度為2-4厘米。身體呈駝背,前傾的形式,肩膀低于臀部。腿非常纖細。體背的皮毛整體光滑發(fā)亮,呈深栗色至暗紅棕色,側(cè)面變得較淺。底部發(fā)白。短尾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為棕色。 [閱讀全文]
摘要:貝氏島羚(學名:Neotragus batesi):是偶蹄目、牛科、島羚屬動物。是一種體型很小的羚羊,體重2-3千克,體長50-57.5毫米,尾長45-50厘米。雌性通常比雄性大。只有雄性有非常短的角,通常長度為2-4厘米。身體呈駝背,前傾的形式,肩膀低于臀部。腿非常纖細。體背的皮毛整體光滑發(fā)亮,呈深栗色至暗紅棕色,側(cè)面變得較淺。底部發(fā)白。短尾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為棕色。 [閱讀全文]
摘要:班韋烏盧湖牛羚(學名:Damaliscus superstes):是哺乳綱、???、轉(zhuǎn)角牛羚屬的食草動物。肩高1.2米,體重125–140千克。曾經(jīng)是轉(zhuǎn)角牛羚的亞種一,但與轉(zhuǎn)角牛羚的其他亞種差別較大。它們的皮毛顏色較深,是深棕色。顱骨更寬,角更長而更結(jié)實。大腿和肩膀上的黑斑不太明顯,體表的黑斑更加寬廣,并且不清晰。 [閱讀全文]
摘要:白紋牛羚(學名:Damaliscus pygargus):哺乳綱、牛科、轉(zhuǎn)角牛羚屬的一種羚羊。頭體長140-160厘米;尾長30-45厘米;肩高73-94厘米;體重55-80千克。角形似豎琴,呈環(huán)繞狀,可達50厘米以上。雄性較大。體色為巧克力褐色,下腹部為白色,前額到鼻間有一道白色條紋。尾部還有一塊白色的色斑。 [閱讀全文]
摘要:斑紋角馬是??平邱R屬的食草動物。體重140-290千克,體長170-240厘米,身體健壯,四肢細長,頭大吻長,角像牛角,肩部比臀部高。大多為銀灰色,身體兩側(cè)有深色縱紋,鬃毛、尾和面部黑色,頰部白色,頦部和喉部有深色的毛,幼角馬出生時呈黃紅色,后漸趨向于成年角馬的毛色。雌雄都有角,伸向外側(cè),末端向上彎曲。 斑紋角馬體型及頸部的鬃毛和馬類似,而角馬頸的形狀和角的形狀卻和牛相似。所以,被叫“角馬、長牛角的馬”。 [閱讀全文]
摘要:白尾角馬(學名:Connochaetes gnou):是哺乳綱、??啤⒔邱R屬的一種。體重110-157千克,雄性肩高111-121厘米,體長可達2米,雌性稍小。它們的皮毛顏色從深棕色到黑色,雄性比雌性暗。夏季,兩性的皮毛顏色都變得較淺,冬季則變得蓬松。雌雄皆有角。成對的角向下、向前、然后向上彎曲,像鉤子一樣,長達78厘米,雌性略細、略短。角的底部被加寬和壓平,形成一個保護罩。 [閱讀全文]
摘要:白色盲蝦是英國科學研究小組在加勒比?!搁_曼群島」以南一處海溝發(fā)現(xiàn)的一種蝦。它生活在海底深處的火山口,在黑乎乎的海底深處生活,眼睛已經(jīng)變得不再重要。但它們的背部會發(fā)光,這也許可以稱為長在背部的“眼睛”。它可以提示盲蝦離火山口的距離遠近。 [閱讀全文]
摘要:豹形海豹是食肉目海豹科豹形海豹屬哺乳動物,又稱豹斑海豹、豹紋海豹。通身呈灰色,腹部顏色略淺,頸部為白色且有類似于豹紋的黑色斑點。身體呈流線型,頭部偏大,有強壯且高度發(fā)達的前肢。牙齒非常鋒利,上下頜可以張開160度;視覺和嗅覺高度靈敏。雌性一般比雄性大。因全身帶有花斑貌似金錢豹而得名。平均壽命約為7年。 [閱讀全文]
摘要:北極兔,是兔形目兔科兔屬哺乳動物。其成體體長為55-71厘米,體重為 4-5.5千克;形體比家兔要大,身體肥胖;耳朵比家兔小,有的無尾; 春夏秋三季,北極兔的毛色是灰褐色;到了冬天,毛色變成白色;腳掌大,且腳掌下面長著長毛。 [閱讀全文]
摘要:斑鬣狗是食肉目鬣狗科斑鬣狗屬哺乳動物。 頭大,耳寬圓;皮毛粗糙,相對較短。顏色為棕紅色到土黃色,隨年齡增大而變淡;尾巴和鼻子為黑色。因其頸部生有一叢鬣毛,身上長滿斑點而得名。 [閱讀全文]
摘要:北極燕鷗是鸻形目鷗科燕鷗屬鳥類, 別名白晝鳥。體型中等。體長一般為33-39厘米,翼展76-85厘米。羽毛主要呈灰和白色,喙和兩腳呈紅色,前額呈白色,頭頂和頸背呈黑色,腮幫子呈白色;翅膀灰色;肩羽帶棕色;翼背呈灰色,帶白色羽緣;頸部呈純白色;叉狀尾部純白色,帶灰色羽瓣;耳覆羽呈黑色。特點是頭頂有塊“黑罩”。壽命長達25年。 [閱讀全文]
摘要:白喉針尾雨燕(學名:Hirundapus caudacutus),雨燕科針尾雨燕屬的一中鳥類。頭頂至后頸黑褐色,具藍綠色金屬光澤;背、肩、腰絲光褐色,尾上覆羽和尾羽黑色,具藍綠色金屬光澤,尾羽羽軸末端延長呈針狀。翼覆羽和飛羽黑色,具紫藍色和綠色金屬光彩。主要棲息于山地森林、河谷等開闊地帶。主要以雙翅目、螞蟻、鞘翅目等飛行性昆蟲為食。捕食在空中,邊飛邊捕食,有時也近地面或水面低空飛行捕食。營巢于懸?guī)r石縫和樹洞中。每窩產(chǎn)卵2~6枚。 [閱讀全文]
摘要:薄翅螳螂屬于螳螂目螳螂科。體形中等大小,體長40—76毫米,體形近似中華大刀螳,綠色或黃褐色,雌體交配后即以雄體為食。以多種害蟲為食,分布廣泛。是害蟲天敵,分布遍及全國各地,世界分布種類,在我國各地區(qū)均有分布。應保護。1年發(fā)生1代,以卵越冬。卵多產(chǎn)于樹皮上或草根附近。成蟲以小蟲為食。主要捕食蠅類、蝶蛾類幼蟲。薄翅螳螂體長6厘米左右,全身呈淡綠色或淡褐色。薄翅螳螂前翅略帶革質(zhì),后翅在腹端超過前翅,雙翅如同薄紗般美麗,因此得名薄翅螳螂 。 [閱讀全文]
摘要:北極地松鼠(學名:Spermophilus parryii)體型和普通松鼠類似,頭頂較平,尾巴很小。毛色黃里帶黑,棕色的皮毛點綴著白色斑點。毛色通常更為紅褐色,質(zhì)軟,春季為灰棕色。會站立。爪子小而尖。鼻子眼睛黑色,上臼齒5枚,前后肢間無皮翼。白天活動,清晨最為活躍,主要在地面上活動,打地洞居??;數(shù)量眾多,喜歡成群居住在一起。主要以植物為食,也吃昆蟲、腐肉或其他小動物。有貯備食物越冬的習性,像松鼠一樣,會利用頰囊將食物運到洞穴地道里儲藏進來,直到新的植被生長。主要分布于美國、加拿大和俄羅斯的部分地區(qū)。 [閱讀全文]
摘要:白頭海雕是鷹形目鷹科海雕屬鳥類,又稱白頭鷹、美洲雕。白頭海雕體形較大,頭部羽毛為白色,嘴和爪子銳利彎曲;兇猛,目光敏銳。它們的眉骨凸起,頭部以下長了很多頸骨。成年的白頭海雕身體呈棕色,尾部和頭部呈白色,腳趾短,尖端有鉤爪。它的喙、腳和虹膜均呈鮮黃色。雌鳥的體形往往比雄鳥大。未成年的白頭海雕比成年的白頭海雕個頭大。 白頭海雕一般可以活到15-20歲,野生的白頭海雕壽命會長一些,但最長也僅有30歲。 [閱讀全文]
摘要:白鯨(學名:Delphinapterus leucas),為一角鯨科(Monodontidae)白鯨屬(Delphinapterus)下的一種體形粗壯的中型齒鯨。該物種成年雄性白鯨的長度為3.5-5.5米,而雌性白鯨身長為3-4.1米,成體體重700-1600千克。白鯨身體強壯,頭小,額隆突出。沒有背鰭,僅在背部中央有一個低矮的中脊。喙短,尖端上翹,口中最多有40顆牙齒,牙齒尖銳呈錐形,往往磨損程度很高。白鯨的皮膚很有特點,在海洋哺乳動物中,它們是唯一一種通體白色的。 [閱讀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