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(chuàng)建的詞條

棕面鶯

創(chuàng)建者:xman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7-24 09:19
瀏覽:30.8K

摘要:棕面鶯:別名棕臉鹟鶯,為雀形目、鹟科、鹟鶯屬鳥類,原產(chǎn)于亞洲南部,中國(華中、華南、云南)、孟加拉、不丹、印度、老撾、緬甸、尼泊爾、泰國、越南等地。野生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常綠林及竹林密叢,常在樹林和竹林上層,也在林下灌木和林緣疏林中活動。1854年命名,共3個亞種。我國較為常見的留鳥。其色彩亮麗,很有特色。頻繁在樹枝間飛來飛去,多在空中飛翔捕食。繁殖期多單獨(dú)或成對活動,其他季節(jié)亦成群,有時也和... [閱讀全文]

棕頭鷗

創(chuàng)建者:xman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7-24 09:19
瀏覽:21.1K

摘要:棕頭鷗為鷗形目、鷗科、鷗屬鳥類,原產(chǎn)于亞洲中部、南部、東南部。繁殖于亞洲中部,冬季至印度、中國、孟加拉灣及東南亞越冬。我國繁殖于青藏高原,云南有越冬。繁殖期間棲息于海拔2000-3500m的高山和高原湖泊、水塘、河流和沼澤地帶,非繁殖期主要棲息于海岸、港灣、河口及山腳平原湖泊、水庫和大的河流中。1840年命名。我國較為罕見,但地方性常見于繁殖地點(diǎn)(如青海湖)。常成群活動,群體防御能力很強(qiáng),尤其是在... [閱讀全文]

棕頭燕八哥

創(chuàng)建者:xman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7-24 09:19
瀏覽:43.9K

摘要:棕頭燕八哥別名棕頭牛鸝、褐頭牛鸝,為雀形目、擬黃鸝科、牛鸝屬鳥類,原產(chǎn)于北美洲亞熱帶至溫帶地區(qū)。野生于海拔500-800m的低山丘陵、開闊平原、疏林草甸、河谷闊葉林、林緣灌叢。1775年命名。南部地區(qū)個體為留鳥,北部個體在冬季遷徙到美國南部和墨西哥,在3-4月返回夏季的棲息地。該屬鳥類經(jīng)常伴隨家畜,尤其常在牛群附近出現(xiàn),所以又被稱為牛鸝。巢寄生鳥類,在美國被被視為一種害鳥。它會把卵產(chǎn)在其他小型鳥類... [閱讀全文]

棕頭鴉雀

創(chuàng)建者:xman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7-24 09:18
瀏覽:16.1K

摘要:棕頭鴉雀別名棕頭雅雀,為雀形目、鶯科、鴉雀屬鳥類,原產(chǎn)于亞洲東部及東南部,中國、俄羅斯、朝鮮、越南北部和緬甸東北部。我國分布較廣,東北、東部、中部及長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。野生于海拔1500-2000m的中低山闊葉林和混交林林緣灌叢地帶,冬季多下到疏林草坡、竹叢、矮樹叢、高草叢、果園、庭院、公園、苗圃和蘆葦沼澤,一般不進(jìn)入茂密的大森林內(nèi)。共9個亞種。我國很常見的留鳥。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,秋冬季節(jié)有時... [閱讀全文]

棕臀稚冠雉

創(chuàng)建者:xman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7-24 09:18
瀏覽:9.6K

摘要:棕臀稚冠雉別名棕臀小冠雉,為雞形目、鳳冠雉科、稚冠雉屬鳥類,原產(chǎn)于南美洲北部的熱帶地區(qū),包括哥倫比亞、格林納達(dá)、圣文森特、格林納丁斯、特立尼達(dá)和多巴哥、委內(nèi)瑞拉。棲息于密林中,是雞形目中樹棲性最強(qiáng)的類群。1847年命名,共2個亞種。特立尼達(dá)和多巴哥兩種國鳥之一,中大型雉類,體結(jié)實(shí),喙短,呈圓錐形,適于啄食植物種子。翼短圓,不善飛。腳強(qiáng)健,具銳爪,善于行走和掘地尋食,跗蹠后緣具距。有卷曲冠羽,故得名... [閱讀全文]

棕尾虹雉

創(chuàng)建者:xman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7-24 09:18
瀏覽:23.8K

摘要:棕尾虹雉別名九色鳥、綠尾虹雉,為雞形目、雉科、虹雉屬鳥類,原產(chǎn)于亞洲阿富汗、巴基斯坦、克什米爾、尼泊爾、不丹、印度東北部和緬甸北部,我國分布于西藏南部和東南部。是典型的高山雞類,生活在海拔2500-4500m之間,終年被云霧籠罩著的高山針葉林、高山草甸和杜鵑灌叢之中。白天活動,晚上棲于陡峭的巖石上或杜鵑灌叢中。1790年命名,無亞種。尼泊爾國鳥,又名九色鳥,非常美麗,尤其是雄鳥色彩極為絢麗,頭頂有... [閱讀全文]

棕灶鳥

創(chuàng)建者:xman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7-24 09:17
瀏覽:16.8K

摘要:棕灶鳥為雀形目、灶鳥科、灶鳥屬鳥類,原產(chǎn)于南美洲阿根廷、玻利維亞、巴西、巴拉圭和烏拉圭。棲息于海拔3500m以下的熱帶稀樹草原、次生叢林、草坪灌叢、牧場耕地、公園和花園,通常在河流,湖泊和池塘等水域附近生活。棲多集群生活及繁殖。1788年命名,共5個亞種。阿根廷國鳥,其圓拱形似面包烤爐的泥巢,筑巢精巧、獨(dú)具特色、技藝高超,深受阿根廷人的偏愛,喻其為面包師。絕大多數(shù)鳥類使用嫩枝搭建巢穴,相比之下,南... [閱讀全文]

鉆石鳥

創(chuàng)建者:xman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7-24 09:17
瀏覽:15.6K

摘要:鉆石鳥別名斑鉆石鳥,為雀形目、斑啄果鳥科、鉆石鳥屬鳥類,原產(chǎn)于大洋洲澳大利亞特有鳥類。野生于當(dāng)?shù)氐蔫駱淞种?,在澳大利亞森林生態(tài)中發(fā)揮著重要的作用。在樹洞中、建筑物的裂縫內(nèi)營巢,或在沙岸、平地挖隧洞。體型很小,是澳大利亞體型最小的鳥類之一。尾巴很短,呈短截狀,喉和腰呈黃色。其黑色的背部、頭部羽毛,點(diǎn)綴著鉆石般的亮白色斑點(diǎn),如同夜空中閃亮的星星一般,極為美麗??颇糠诸悾喝感紊姝h(huán)境:灌叢顏色分類:黑色... [閱讀全文]

阿德利企鵝

創(chuàng)建者:xman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7-24 09:17
瀏覽:28K

摘要:阿德利企鵝別名阿黛利企鵝,為企鵝目、企鵝科、阿德利企鵝屬鳥類,原產(chǎn)于南極洲海岸及附近島嶼。阿根廷、澳大利亞、新西蘭等地,南極附近偶見旅鳥。海洋中越冬,成群在浮冰上活動,春天返回陸地繁殖。1841年命名。返回陸地繁殖的行軍中,遇到冰層阻擋,能垂直竄高2m,跳上浮冰繼續(xù)前進(jìn)。為使蛋保持溫度,將蛋放在腳面上,采取站立的方式孵蛋。南極最常見的中型企鵝,繁殖期領(lǐng)地性很強(qiáng),同類間具有很強(qiáng)的攻擊性。不能飛行,善... [閱讀全文]

白背鼠鳥

創(chuàng)建者:xman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7-24 09:16
瀏覽:21.3K

摘要:白背鼠鳥為鼠鳥目、鼠鳥科、鼠鳥屬鳥類,原產(chǎn)于非洲納米比亞、博茨瓦納、南非。1766年命名,共2個亞種。棲息于稀疏的林地或樹林。它們生活的地方,通常自然資源豐富。它常將兩腿張成與肩同寬,“掛”在樹上。2010年IUCN將其列為瀕危物種。鼠鳥目是鳥類中種類最少的目之一,只有1科1屬6種,只分布于非洲大陸,是現(xiàn)存鳥類中,唯一只分布于一個大陸的目,且與其他大陸的鳥類親緣關(guān)系都非常遠(yuǎn)。小型鳥類,大小似雀,身... [閱讀全文]

白翅浮鷗

創(chuàng)建者:xman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7-24 09:16
瀏覽:14.7K

摘要:白翅浮鷗為鷗形目、鷗科、浮鷗屬鳥類,原產(chǎn)于歐亞大陸、大洋洲、非洲及北美洲東部,除南美洲外,各大洲均有廣泛分布。我國繁殖于東三省、內(nèi)蒙、河北。越冬和遷徙時途徑新疆、河北、陜西、山西、山東、湖南、長江下游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廣東、香港、海南島、臺灣和澎湖列島廈蘭嶼。野生于內(nèi)陸河流、湖泊、沼澤、河口和附近沼澤與水塘中。有時也出現(xiàn)在沿海沼澤地帶。1815年命名。歐洲中部數(shù)量稀少,但在歐洲東部、亞洲中部和東... [閱讀全文]

白頰燕鷗

創(chuàng)建者:xman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7-24 09:16
瀏覽:20.3K

摘要:白頰燕鷗別名小燕鷗、小海燕,為鷗形目、鷗科、燕鷗屬鳥類,原產(chǎn)于歐亞大陸及非洲,大洋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,印度次大陸及中國。野生于海邊沙灘、湖泊、河流、沼澤等內(nèi)陸水域附近的草叢、葦叢及灌木叢中,以及沿海海岸、近海無人島礁等處。1764年命名,共6個亞種。我國多見夏季繁殖群體,新疆西部喀什,從東北至西南及華南沿海和海南島。每年春夏之交,成群結(jié)隊(duì)、越過重洋。夏天,在海濱濕地周邊繁衍生息、生兒育女。秋風(fēng)吹起... [閱讀全文]

斑海雀

創(chuàng)建者:xman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7-24 09:16
瀏覽:24.6K

摘要:斑海雀為鷗形目、海雀科、斑海雀屬鳥類,原產(chǎn)于北美洲美國、加拿大、墨西哥沿海地區(qū)。繁殖期主要棲息于海岸、島嶼,非繁殖期主要棲息于海洋和沿海地區(qū),有時也出現(xiàn)于大的內(nèi)陸湖泊中的淡水水域,如大型湖泊,魚場等。1789年命名,原含有2個亞種,1998年,長嘴斑海雀被世界鳥盟確定為獨(dú)立物種。2013年IUCN《世界自然保護(hù)聯(lián)盟》將其列為瀕危物種。中小型海鳥,棲于及海岸附近,翅窄而短小,尾短,游泳時嘴和尾均上翹... [閱讀全文]

白眶海鴿

創(chuàng)建者:xman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7-24 09:15
瀏覽:32.1K

摘要:白眶海鴿別名白斑翅海鴿,為鷗形目、海雀科、海鴿屬鳥類,原產(chǎn)于北美洲美國,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濕地。體型大小及形態(tài)與鴿子都有些相似。雖被稱為海雀,確是海雀家族中,為數(shù)不多可以生活在內(nèi)陸淡水水域的鳥類。體羽漆黑,只有眼部周圍的羽毛呈白色,就像被曬黑的滑雪運(yùn)動員一樣,加上紅紅的腿,對比極強(qiáng),十分美麗??颇糠诸悾汉H干姝h(huán)境:濕地顏色分類:白色_黑色性情分類:游禽最大體型:38cm遷徙類型:留鳥壽命年限:2... [閱讀全文]

斑尾鷗

創(chuàng)建者:xman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3-07-24 09:15
瀏覽:36.6K

摘要:斑尾鷗為鷗形目、鷗科、鷗屬鳥類,原產(chǎn)于南美洲西部的太平洋沿岸,從厄瓜多爾到智利中部。野生于海洋近岸,海洋潮間帶、海洋上層海岸。1829年命名。體型中等的鷗類,低潮時,常在巖石中覓食,尋找各種硬殼獵物,它也會在離海岸數(shù)公里處覓食。可以發(fā)出短暫而清脆的Yap或Yeow聲,也可以發(fā)出連續(xù)而清脆的Yaaaah聲。科目分類:鷗形生存環(huán)境:海岸顏色分類:白色_黑色性情分類:游禽最大體型:55cm遷徙類型:留鳥... [閱讀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