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科創(chuàng)建
6.9K
2680

大衛(wèi)·維因蘭德(美國量子物理學家)

大衛(wèi)·維因蘭德(David Wineland),1944年2月24日出生,美國俄勒岡大學教授,是在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的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局(NIST)物理實驗室與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研究的物理學家。他的工作主要在光學領域,特別是用激光來冷卻在保羅阱(Paul trap)的離子、用陷俘離子(trapped ion)的概念來實現(xiàn)量子計算機的量子門。2012年,因為研究能夠量度和操控個體量子系統(tǒng)的突破性實驗方法,維因蘭德與法國物理學家塞爾日·阿羅什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。

2019年4月26日,榮獲2018年度“墨子量子獎”。

人物經歷

1961年,維因蘭德從加州沙加緬度的恩忻娜高中(Encina High School)畢業(yè)。他申請獲準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讀書。這是美國頗負盛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,位于舊金山東灣柏克萊市的山丘上。

1965年,得到學士學位。之后,他以優(yōu)異成績轉入哈佛大學,在獲得198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物理大師諾曼·拉姆齊誨人不倦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。

1970年,獲得博士學位,博士論文為《原子重氫激微波》(The Atomic Deuterium Maser)。之后,他加入198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漢斯·德默爾特的研究團隊,在華盛頓大學做博士后。

1975年,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聘請他為物理研究員。在那里,他成為離子儲存團隊的領導人。應用激光冷卻離子技術,這團隊制做出至2012年為止最準確的原子鐘,準確度低于10,比較銫-133原子鐘的頻率標準還要精確兩個數(shù)量級。

2012年與法國科學家塞爾日·阿羅什(Serge Haroche)獲得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。獲獎理由是“發(fā)現(xiàn)測量和操控單個量子系統(tǒng)的突破性實驗方法”。

維因蘭德是美國物理學會、美國光學學會的會士,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。

所獲榮譽

2019年4月26日,榮獲2018年度“墨子量子獎”。

家庭成員

維因蘭德與妻子賽德娜·錕比-維因蘭德(Sedna Quimby-Wineland)共育有兩個兒子。

2680

免責聲明: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(chuàng)建、編輯和維護,內容僅供參考。

以上內容均為商業(yè)內容展示,僅供參考,不具備專業(yè)問題解決服務,

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(尤其在法律、醫(yī)學等領域),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(yè)人士。

如您發(fā)現(xiàn)詞條內容涉嫌侵權,請通過 948026894@qq.com 與我們聯(lián)系進行刪除處理!

一秒推